大胡村花轿

发布时间:2019年07月15日 17:35 来源: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:

 

大胡村的大花轿在当地闻名遐迩,五百年来主要用于民间婚娶,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“文化名片”,经常参加一些大型演出和民间社火。新娘进村乡亲前来观看,有揽轿的风俗,媒婆和轿夫要快点回,乡亲揽轿要看新娘,在锣鼓唢呐中前进、后退、左躲右闪、颠轿,就成了抬花轿表演性动作。这些风俗和动作一直延续至今。如今,村里能抬花轿的人已经有200余人,村民们还在进行研究和探索,一方面在装备完善上下功夫,一方面优化表演形式及内容。

李尚书府位于大胡村,始建于明朝嘉靖年前,据说,大胡村的大花轿已经流传了五百年,是李遂(字时器,明汤阴人,25岁中进士,后来官至屡升,至工部尚书,著名清官)从京城带到大胡村的。李遂60岁这年,由于不愿与官臣同流合污,便辞官退居故居大胡村,5年后李遂又被起用,任工部尚书,到了75岁时,李遂告老还乡直至病逝。古时,坐轿是有讲究的,一般当地民间都是两抬轿子,而大胡村的大花轿是王侯才能享受的“八抬大轿”,相传这是李遂对大胡村的“特殊化”待遇,凡大胡村人,老百姓无论是婚娶都用李遂才能享用的八抬大轿,即使是再穷的村民也是这样,在当地风光一番,连县官都羡慕不已,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胡村的花轿文化。

大胡村的大花轿不仅是流行于民间的民俗,更是一本综合了历史文化、民风民俗、传统礼仪和哲学思想的“宝书”。其“轿起八抬,仪仗威风,花团锦簇,色彩艳丽,既喜庆又庄严。近30人轿队簇拥着新郎迎娶新娘,新郎坐骑一般为高头大马,尽显尊贵浩大,气氛热烈。京城的官轿,讲究的是四平八稳,可是在民间就不一样了,当时李遂把轿子带回来,很是稀罕,曾经的官轿在这里被演化成了红色大花轿,不再单单是体现官威,被广泛应用到了迎娶、生子、寿诞等喜庆活动,这也让大胡村李家花轿更具有生命力,一直被延续至今。